中國 澳大利亞(中國澳大利亞最新消息)

 人参与 | 时间:2025-07-05 07:54:41

澳大利亞(來自中國和澳大利亞的最新消息)

中國 澳大利亞(中國澳大利亞最新消息)

最近澳大利亞又火了。3月底,總理莫裏森宣布要改組內閣,包括調整兩名高級官員的職位,提拔多名女議員。

莫裏森之所以這麽做,是因為澳大利亞政府性醜聞頻發,引發了公眾對政府歧視女性的憤怒,也導致莫裏森的民意支持率一路下滑。他希望通過重組內閣來恢複自己的地位。

雖然提升了幾名女議員,但似乎是想讓女性獲得社會地位。事實上,兩名涉案政府官員仍在內閣中。這次改組內閣,國防部長由彼得達頓接任,他是典型的反華鷹派。他利用知識產權、網絡攻擊和其他借口向中國潑髒水。

眾所周知,澳大利亞堅定不移地追隨美國,走上了遏製中國的道路。這次莫裏森政府任命這樣一個反華政客擔任國防部長,也顯示了他的親美反華心態。也被媒體解讀為保守派政客掌握了一個專門對付中國的部門,這是澳大利亞在多次呼籲和拒絕後對中國發起新的攻擊的標誌。

從2020年初開始,澳洲首先以新冠肺炎的起源為借口,在國際上呼籲對中國進行國際調查,然後允許中國發生歧視華人的事件。後來甚至幹涉中國內政。中國政府多次警告無效後,開始對澳大利亞實施製裁,先是限製煤炭、礦石、紅酒、龍蝦等產品進口。

後來中美高層戰略對話後,中國停止進口澳大利亞燕麥;3月底,中國商務部宣布澳大利亞葡萄酒相關產品反傾銷稅率在116.2%至218.4%之間,這是新一輪製裁。

中國的一係列舉動導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貿易額持續下降,國內經濟不景氣,於是不同階層的人開始向政府施壓,要求與中國溝通。當然,莫裏森政府也想從中國賺錢,於是開始積極與中國溝通。

首先,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丹特漢致信中國,要求兩國重新接觸,討論進口大麥等產品。後來,前外長佩恩說,他一直在試圖聯係中國外長王毅,總理也表示願意挽救中澳關係。據不完全統計,澳大利亞前後“媾和”多達9次,而中國的態度卻是“已讀不可還”。

麵對中國的強硬態度,澳大利亞也是惱羞成怒。據媒體報道,其前眾議院議長在接受澳大利亞電視台采訪時表示,如果時機成熟,澳大利亞必須做好對抗中國的準備,並宣稱中國的目標是將其他國家變成自己的附庸國。現在反華派選國防部長,也透露出莫裏森的對華態度。

先不說隻有5萬多的澳軍。就澳中兩國的規模差距而言,是誰給了它勇氣,叫囂著要做好與中國開戰的準備?

01 澳大利亞的不安全感

就國際關係而言,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必須是維護自己的利益。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挑釁在我們看來是自毀長城,但在澳大利亞看來是維護自身安全。

澳洲就像一個在愛情中患得患失的小女孩,一直被一種不安全感困擾著。我們可以從它的曆史中尋找原因。

我們所熟悉的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,被譽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多元文化社會。但是,如果我們繼續追溯這片土地的曆史,就會發現,在西方艦隊到達這裏之前,這片土地上已經生活著300多個不同社會群體的土著。

換句話說,這塊土地現在被白人政府沒收了。原來土地的主人,曾經連澳大利亞公民都不被承認,即使被承認也是“低等”種族。既然它能拿別人的地,別人也會拿它的地嗎?

所以在澳大利亞眼裏,隻要誰變得強大了,就有可能去搶奪它的土地,威脅它自身的安全。上世紀初,當日本在馬海峽消滅俄羅斯艦隊時,引起了它的警惕,並立即尋求與美國結盟,以應對來自日本的威脅。

中國近年來實力不斷增強,自然被澳大利亞視為威脅。為了維護自身安全,與中國對抗無可厚非。畢竟在澳大利亞看來,經濟損失可以從其他地方彌補。立足點沒了,一切都完了。

02 美國的挑唆和支持

二戰以來,澳大利亞和美國相繼接管,兩國的聯係越來越緊密。隨著冷戰時期蘇聯勢力在亞太地區的滲透,澳大利亞與美國的關係變得更加牢固,澳大利亞也將其作為其外匯政策的參考。

冷戰結束後,美國將澳大利亞作為維護其在亞太地區利益的重要盟友,並幫助其維護該地區的安全與穩定,這使得澳大利亞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超過了自身。

因此,在其看來,如果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地位減弱,也會降低其影響力。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,自然願意全心全意維護自己在亞太地區的霸權。但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,影響了美國的主導權,美國也出台了一係列遏製中國的政策,其中澳大利亞是美國的重點對象。

中澳關係鬧僵的時候,美國也幾次站出來。比如白宮發文稱中國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會適得其反,讓越來越多的國家支持澳大利亞;或者在采訪中公開表示,如果中國不停止對澳大利亞的經濟脅迫,中美關係不會有實質性的改善,等等。

澳大利亞一直視中國為不安全因素。既然美國老大哥發話了,自然會為了取信於中國而與之對抗。畢竟中澳貿易受阻,中國確實會受到損失。如果能順利削弱中國的影響力,亞太地區不是說了算嗎?

而且在它看來,美國很有用,中國不要得罪。如果能借助美國的力量打壓中國,或許能從中獲得更多收益。

益,又何樂而不為呢?不得不說,澳大利亞真的打了一手好算盤,既維護了美澳同盟,又減弱了不安全因素,還有可能獲得更大的經濟收益。

隻是沒想到中國並不買美國的帳,立馬就做出了反擊行動,一記重拳之下它確實痛了,但它也沒有膽子得罪美國,隻有緊緊抱住美國大腿,才可能有出路,於是乎看著求和無望,又開始變本加厲。


03 為何中國“已讀不回”

短時間內,澳大利亞數次求和,按理來說是誠意滿滿,中方為何就是不搭理它呢?畢竟以前澳大利亞的龍蝦在中國可是很受歡迎,其出口的鐵礦石也是我們所需要的,而且當下中國也麵臨著被美國以及其盟友遏製打壓的困難險境,多個朋友就少一分壓力。

造成中國這種態度的,正是澳大利亞本身。它隻是一個勁兒地在媒體麵前說,在跟中方接觸,或者是願意與中國改善關係,行動上卻並沒有什麽實際上變化,該挑釁的還是繼續挑釁。

這就相當一個人先各種挑釁別人,被別人打痛之後,各種說我們和平相處吧,卻絕口不提自己錯了,還時不時再占人家點小便宜。中國正是看清了澳大利亞這一點,才沒有回複,這又給了它新的發揮空間,通過不停的對外界釋放對中國求和的信號,在全球爭取輿論的主導權。


同時又告訴國內的相關從業者,不是我們沒努力,是中國不願意跟我們合作,總得來說就是把一切責任推到中國頭上,以此來破壞中國的國際形象,減弱中國的影響力。

這也解釋了我國冰冷的態度,畢竟又想吃中國的飯,又想砸中國的鍋,哪有那麽好的事情呢?

雖然澳大利亞換了一個對華強硬的防長,還有諸多政客對中國口誅筆伐,甚至威脅開戰,但現實來看它也不敢真的做出過激的舉動,最多就是多打打口水仗,表示對美國的忠心。

對我們來說,最值得警惕的,還是美國到處拉攏同盟幹涉我國內政,挑起世界各國對我國的敵視,一方麵給中國施壓,妄圖遏製中國的經濟發展;一方麵敗壞其他國家對我國的好感,以此來削弱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,一國麵臨多國威脅,還是會有相當大的壓力。


不過,壓力雖大,但卻不是第一次遇到,百年前我們弱小,隻能忍氣吞聲;百年後正當盛世,西方也不再是那個一手遮天的強者,就算再次對峙,中國也有實力正麵應對。

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
顶: 56342踩: 18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