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7-04 16:35:40 阅读: 75次
張心一(1897―1992),原籍甘肅永靖,生於蘭州,早年留學美國,獲美國康乃爾大學農業經濟學碩士學位。回國後,曾任金陵大學教授。1941年至1946年任甘肅省建設廳廳長。他根據甘肅缺水、貧困和資源利用情況,辦起甘肅水利、林、牧公司,合股組織礦業公司、興隴公司(輕工業)、水泥公司,合辦電廠、機器廠等企業。
他是我國近代農業統計與土地利用以及水土保持工作的先行者之一。30年代他所寫的《中國農業概況估計》,曾被國際上稱為“張心一數字”而加以引用。他深入甘、青、廣西三省,用現代經濟學方法進行了土地利用調查。在任甘肅省建設廳長期間,聘請水利專家修建大型水利工程鴛鴦池、湟惠渠和洮惠渠。在洮河林場樹立了一個科學經營林業、保持水土的樣板。
他選擇黃河北徐家山作為保持水土、植樹種草、恢複自然植被實驗基地,挖水平溝、魚鱗坑,蓄水保墒。經過數年努力,種活了7萬多株榆樹,13萬多株紅柳、側柏等林木,成為我省荒山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奠基人。
美國著名生態學家羅德明參觀徐家山後讚賞不已,他受張心一委托,轉請華萊士副總統訪問中國時,帶來了92種耐旱、耐寒、耐瘠薄土壤的木樨草籽,在徐家山引種成功,被當地農民稱為“肥田寶草”。華萊士還帶來一種美國蜜露瓜的甜瓜種子,在蘭州砂田裏試種成功,瓜很香甜,人們稱它為"華萊士"(解放後改稱白蘭瓜)。1985年6月,張心一應母校伊阿華科學技術大學邀請訪問美國。在美國,特意托人轉告華萊士家屬,當年華萊士為甘肅帶來的“蜜露”瓜種和草木樨等牧草種都已紮下根。
新中國成立後,他一直在農林部工作,多次專程來蘭州,建議甘肅抓好挖水平溝、魚鱗坑等攔蓄雨水,保持水土的關鍵措施,大力發展種樹種草事業,並建議以小流域為單元,承包治理發展林業生產。
1983年,他在北京做了胃癌和腸癌切除手術,當聽到鄧小平同誌號召人民解放軍和群眾一起綠化大西北時,激動不已,出院後即給甘肅寫信寄來了在荒山上種樹種草的資料照片4套,再次建議甘肅在攔蓄雨水上狠下功夫。
1992年。他在北京病逝後,甘肅省農學會、林學會、土地學會、水土保持學會,遵照他的遺囑,在徐家山舉行了骨灰拋撒儀式,並立 “張心一教授紀念碑”,以示紀念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上一篇:超267億元資金淨流入A股ETF